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德國文學名著選讀四
Selected Readings on German Literature (Ⅳ) 
開課學期
111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外國語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林倩君 
課號
FL5163 
課程識別碼
122 U089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3,4,5(10:20~13:10) 
上課地點
綜605 
備註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這學期接續上學期席勒(Friedrich Schiller)的敘事詩《守信》(Die Bürgschaft, 1798): 與其有著相關主題的《歡樂頌》(An die Freude, 1785),此為席勒創作的頌歌,後來成為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的歌詞,現為歐盟的盟歌。樂於在詩歌中讚頌友誼的席勒,所幸在現實生活中亦能獲得深厚的情誼。1794 年夏天,席勒和歌德不約而同參加了「自然研究會」在耶拿舉辦的會議,兩人始有更多的談話與交流,這也引發了後續多年的魚雁往返,也因此兩人有了合作關係且相互啟發,他們的密切交流約達十年,直至席勒離世,此階段即為文學史上的「威瑪古典主義」 (Weimarer Klassik, 1794 ~1805 )。1797年是德國文學史所載的「敘事詩年」(Balladenjahr),兩人皆在幾個月內創作出膾炙人口的敘事詩,如歌德的《巫師的學徒》(Der Zauberlehrling, 1797)、席勒的《詩人伊比庫斯的灰鶴》(Die Kraniche des Ibykus, 1797) 和《潛水者》(Der Taucher, 1797)等,這期間他們的文學作品初衷是「教育人民」。這學期除了探討傳達道德意涵的敘事詩外,還有屬浪漫主義的十四首短詩《中德四季晨昏詠》(Chinesisch-deutsche Jahres- und Tageszeiten, 1827),同時也會一同閱讀當時歌德讀過的中國古典小說《好逑傳》(又名《俠義風月傳》)的重要章節,由此更能理解歌德的創作動機與意圖。 

課程目標
1. 認識歌德與席勒,及閱讀其經典作品。
2. 探究狂飆運動 、威瑪古典主義 、浪漫主義不同的歷史背景與特色。
3. 認識文體 -「藝術敘事詩」。
4. 從他者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與認識自身的文化。
5. 培養閱讀德語文學的興趣和增強分析德語文本的能力。 
課程要求
1. 需先修畢德文二下(或相當於具德文檢定A 2程度)。
2. 每週約有三小時的時間預習或閱讀課程內容。
3. 參與組別討論。
4. 不可無故缺席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3 Stunden.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Goethe, J. W. v. (1998). Werke: Bd. 2. Gedichte und Epen (E. Trunz, Ed.). München: C. H. Beck. Print.
Schiller, F. (1953). Werke: Bd. 3. Die Räuber (H. Stubenrauch, Ed.). Weimar: Böhlau. Print.
Schiller, F. (1992). Werke: Bd. 1. Gedichte in der Reihenfolge ihres Erscheinens, 1776 – 1799 (J. Petersen, Ed.). Weimar: Böhlau. Print.
 
參考書目
Dube. J. & C. Führer. (2020). Balladen. Didaktische Grundlagen und Unterrichtspraxis. Tübingen: Narr Francke Attempto. Print.

Luserke-Jaqui, M. (Ed.). (2011). Schiller Handbuch: Leben-Werk-Wirkung. Stuttgart: Metzler. Print.

Oberlin, G. (2007). Goethe, Schiller und das Unbewusste. Eine literaturpsychologische Studie. Gießen: Psychosozial. Print.

Polaschegg, A. (2005). Der andere Orientalismus. Regeln deutsch-morgenländischer Imagination im 19. Jahrhundert. Berlin: de Gruyter. Print.

Purdy, D. (2014). “Goethe, Rémusat, and the Chinese Novel: Transla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of World Literature”. In T. O. Beebee (Ed.), German literature as world literature (pp. 43-60). New York: Bloomsbury. Print.

Witte, B. & T. Buck & H.-D. Dahnke & R. Otto & P. Schmidt (Eds.). (1996). Goethe-Handbuch. Band 1: Gedichte. Metzler: Stuttgart. Print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成績 
20% 
包含出席狀況、組別討論與一次的口頭報告  
2. 
期中考 
40% 
 
3. 
期末考 
40% 
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
作業繳交方式
延長作業繳交期限
考試形式
延後期末考試日期(時間)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3  An die Freude; Die Begegnung zwischen Schiller und Goethe 
第2週
3/2  Die Räuber  
第3週
3/9  Die Räuber  
第4週
3/16  Die Räuber  
第5週
3/23  Die Kraniche des Ibykus 
第6週
3/30  Die Kraniche des Ibykus 
第7週
4/6  Die Kraniche des Ibykus 
第8週
4/13  Semesterzwischenprüfung 
第9週
4/20  《好逑傳》 
第10週
4/27  《好逑傳》 
第11週
5/4  Chinesisch-deutsche Jahres- und Tageszeiten 
第12週
5/11  Chinesisch-deutsche Jahres- und Tageszeiten 
第13週
5/18  Der Taucher 
第14週
5/25  Der Taucher 
第15週
6/1  Der Taucher 
第16週
6/8  Abschlussprüfung